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——以“基本营养物质蛋白质”为例

administratoradministrator 中学化学 2024-01-16 129 0
化学圈李老师

2024-01-16 09:31·中学化学一级教师

武培
知识的发现源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,而获得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新情境中的真实问题。教师不能用传统的讲授法将课堂教学呈现为知识点的堆砌。课堂教学应将知识蕴藏在情境中,用情境将知识串联起来,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,以期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[1]。在课堂教学中,教师可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,选取贴近教学主题的情境素材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本文以人教版新教材(2019年版)必修第二册第七章“有机化合物”第四节“基本营养物质蛋白质”[2]教学为例,提出以真实情境为背景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。通过设置情境和任务活动推动教学内容的进程,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,使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。
一、生活实践情境式新课导入
生活实践情境:为了让手术缝合的伤口更细、疤痕更小、免去拆线的苦恼,医学工作者在不断地寻找适合做手术缝合线的优秀材料。一根优秀的手术缝合线应该具备哪些特性呢?形态上应该是纤细的,为了把生物组织牵拉在一起,免去拆线的痛苦,最好可以被机体自然吸收。医学工作者寻找到满足上述条件的材料———胶原蛋白。
板书:基本的营养物质———蛋白质。
指导学生阅读材料1,回答问题。
材料1:从某些动物组织中提取出的胶原蛋白,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。手术后一段时间,这种缝合线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,从而避免拆线的痛苦。
问题1:为什么缝合线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?
问题2:缝合线发生了什么变化才能被吸收?这对认识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有什么启示?
设计意图:以“胶原蛋白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”作为问题情境,引导学生思考,为什么胶原蛋白制作的手术缝合线能够被人体组织吸收?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有什么特点?这种源自生活的真实例子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蛋白质的兴趣。在开启新课学习之前,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度,并不期望获得学生完美的回答。教师解释胶原蛋白被吸收的原因是胶原蛋白可以分解为氨基酸,一语点破创设的问题情境,让学生在内心深处获得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意识。
情境拓展追踪化学知识:早餐喝的豆浆(主要是蛋白质)在你的身体内会发生什么变化?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,不能被直接吸收,只有被水解为小分子才可以被吸收。
教师讲解蛋白质不同程度的水解产物,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分析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的过程。
副板书:蛋白质→—多肽→—氨基酸。
设计意图:以学生每天的早餐豆浆为例,阐述其在身体内发生的变化(蛋白质→—多肽→—氨基酸),由此引入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,为下一环节“氨基酸的结构特点”作铺垫,自然过渡衔接进入氨基酸的教学。情境真实、贴近生活,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,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,从而顺利进入新课学习。


喜欢0评论已闭